找到相关内容535篇,用时8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(一)

    请看下列的式子:  X=神=Y  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,Y也是一个未知数,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。  佛教根本否定‘神创造万物’的假设,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‘开始’。所谓一件事的‘...请看佛教‘妙华莲花经’上所记载的,佛对著听他讲经说法的人说,你们在这儿听我说法讲经,觉得经过的时间并不长,但外在的世界已经过了几千亿年了。受因斯坦‘时间相对’的理论,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说过了。  因此...

    林世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740232.html
  •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(二)

    将近二千年。(‘人文主义’的内容请看高中历史第三册一○七~一○八页。)  朋友们,好好地想想呀!你要做别人的奴仆、做被别人赶著的羔羊呢?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,做自己的主人呢?  第六章 几点补充说明 ...,应该从广义和狭义来著手。  (一)先从狭义来说:  佛就是指的两千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释迦牟尼而言。(有关释迦牟尼的一生事迹,请看星云法师写的‘释迦牟尼佛传’或美国高乐斯博士著,程慧余居士译的‘释迦传...

    林世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840233.html
  • 等待黎明的时刻(二)

    收场。  (二)、接下来请看一个自杀未遂,事后其胞兄所写下感言的片段,《向自杀Say NO!》:‘走在蛋壳上的哥哥—一开始,我要说,在你情况最糟糕的那段时间,我对你真是爱恨交加、百感交集,一面极度地...

    修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0840331.html
  •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

    偏偏认为自己无头,四处狂走,另觅自头,所以学佛首先须认识,自头从未丢失过,何须‘头上安头’。若问如何辩认,请看临济禅师法语:‘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里求文殊,找错了也。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0240556.html
  • “居士佛教”探究

    一定是出家众的身份,沙门可分四类,即胜道、示道、命道和污道。而这段经文是给示道沙门下定义的,自然是指出家的僧众。可以说《十轮经》的这段内容与在家众毫不相关,再请看窥基的解释。《辟谬》说:  “而释之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441164.html
  • 不是“体用”,而是“体相用”

    “体相用”论域呢?请看下一节。   三、中国佛教中的“体相用”论域   我们将以中国佛教的宗派思想为背景来考察中国佛教中的“体相用”论域。黄连忠先生曾在《体相用范畴对禅宗的影响及其研究公案的意义与价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841394.html
  • 丁香园

    生命重要点缀,离开了它,生命便没有了痕迹。不信吗?请看在这里住过的人的一段话:  时光忽忽,岁月无痕。入学如在昨日,挥手就说再见。法源寺的丁香、海棠、石榴,还有那棵白玉兰,却是那么令人留恋。是情执吗?我...

    达 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941663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关于净土真宗(本愿法门)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

    rdquo;问句,将人误导到只能选择一样,本身就是不负则的说法。对这个问题还要讨论,是净土真宗的专利。   答复:往生到底凭谁的力量?请看印光大师的开示:佛法法门无量,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,均须以戒定慧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541827.html
  •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(三)

    请看这个!若你早点看见它,就会好过一点,一如看见毒蛇在前方的路上,便可避开而不被咬到;若未看见它,就可能会一脚踩上去。    痛苦生起时,人们往往不知所措,应如何处置它呢?他们想要避开痛苦,想要解脱:但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64207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

    起“万虑”的心理现象,便与种种物质现象的“色法”有互动关系了。这是佛学特有缘起论,用这样的表达方式,目的只是在运用玄学介绍佛学,在佛教史上称之为“格义”。  请看“缘无为而有心,复缘有心而有色”,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5842610.html